写字楼没有食堂,就餐问题困扰员工,看似小事,实则大事。市政协委员王连洁调研发现,如今,商业楼宇已成为众多企业的集中办公区。一些楼宇因为缺少食堂,员工不得不外出就餐或叫外卖,存在食品安全和交通安全等方面隐患。对此王连洁建议,征集品牌连锁企业承担员工食堂的运营,按照“阳光餐饮”工程建设的标准,对场地建设和日常经营进行监管。
调查地点一:西土城 大厦没食堂四处“化缘”胡女士是一家出版企业的员工,办公地点在西土城附近一座大厦。每天到了中午,她都要为吃饭问题发愁。“我们楼里没有食堂,需要走出大楼,到旁边大厦的食堂吃饭。”胡女士说,有的同事爱开玩笑,每到中午就说要出去“化缘”了。
让胡女士头疼的是,虽然自己单位所在区域有几座相邻大厦,但是只有一座大厦配有食堂。到了中午的时候,几个大厦的员工都汇集到一座大厦的食堂,就餐的人排起长队,有时要排队20分钟才能买到饭。更窘迫的是,买到饭又找不到座位,实在着急的时候,有的同事甚至找个角落,站着把饭紧扒几口,就算完成了“任务”。胡女士说,因为在旁边大厦吃饭太紧张,她和同事不得不扩大范围,有时甚至走到北土城或花园村附近找地方就餐,“吃完饭回来,走一路就消耗差不多了”。
地点二:广渠门 中午周边饭店人满为患赵先生在一家传媒公司任职,上班地点在广渠门附近。因为公司所在大厦没有食堂,每天吃饭真是煞费苦心。“我有一段时间自己带饭,但确实有点麻烦。”赵先生说,他住在大兴,每天要坐一个多小时地铁才能到公司,“包里装着饭盒挤车实在不方便”。另外,前一天晚上就要考虑第二天要带什么饭,“也实在有点愁人”。
赵先生说,他有时会和同事一起下楼去周边饭店吃饭。只是到了中午饭点儿的时候,附近屈指可数的几家饭店也是人满为患,而且在饭店吃饭相对来说花销大一些。大家轮流请客,每天四五个人,“不会简单点一碗面条或一份盖饭,总要点几道菜,喝点饮料,一顿饭下来少说200元”。
地点三:国贸双井 外卖电动车堵自行车道近日,北京晨报记者在午餐时间于国贸至双井附近走访发现,大量送餐的外卖电动车穿梭于各楼宇之间,东三环辅路的自行车道挤满了多家外卖企业的快递电动车。
在一些临街的饭店门口,是送餐电动车集中停靠的地方。有的送餐员图方便,直接把电动车放在了自行车道上,逼迫过往骑车人不得不骑上机动车道。北京晨报记者注意到,一些送餐员为了赶时间,车速骑得极快,而且逆行闯红灯的情形也时有发生,让本已不堪重负的道路交通环境更加混乱。
在国贸附近上班的魏先生向北京晨报记者表示,因为大厦里没有食堂,周围适合工薪阶层就餐的快餐店又不多,叫外卖就成了他和很多同事的第一选择。“省钱又省时间,现在天气又热,也不必出门感受灼人的热浪了。”于是,就造成了饭点儿时,外卖扎堆的情况了。
现象 写字楼出现午间“潮汐”连日来,北京晨报记者在中关村、国贸等写字楼聚集的区域走访发现,每天11时30分至12时30分,各写字楼都会不同程度出现人员集中进出的潮汐现象,大家集中进出的目的就是外出就餐。人们外出就餐的原因不尽相同。有的是因为大厦内没有食堂,不得已而为之。有的大厦有食堂,但是就餐人员太多,所以也选择外出就餐。
除员工外出就餐形成“潮汐”外,各大厦送餐的外卖电动车也形成“潮汐”。各个外卖企业的送餐员提着大包小包,同上下楼的员工一起挤在繁忙的电梯里。
分析 午餐看似事小实则事大市政协委员王连洁表示,随着本市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不断深化,商业楼宇已成为众多企业的集中办公区。楼宇内及周边生活类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的完善程度已成为企业评价营商环境的要素之一,而在诸多生活类配套公共服务设施中,员工食堂建设问题日益凸显。
由于不少楼宇内未设立员工食堂,员工午餐主要依靠外卖送餐,在周边的餐厅里就餐或自己带饭等方式解决。三种就餐方式的主要问题是:外卖食品加工点分散,监管难度大,食品安全难以保证,大量快递车集中停留在楼外,增加了周边道路的拥堵;周边的餐厅价格贵,工薪阶层难以接受;自己带饭需要单位具备冰箱和微波炉。
王连洁认为,员工午餐看似事小,实则事大,员工午餐问题不能得到有效解决,不仅不利于留住企业在京长期发展,也存在着严重的食品安全和交通安全隐患,甚至影响到提升城市发展品质和民生服务保障。
业内说法 综合因素限制食堂进写字楼民建大兴亦庄开发区支部主委、北京经开投资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许丽欣表示,一个上万平方米的集合式写字楼,一般都是多功能用地,在开发时就会有相当面积的配套商业,在招商的时候会根据客商情况进行定位,引入一些餐饮品牌,为大厦内入驻企业服务。
但写字楼配建食堂有一些实际问题需要解决。如果是独立的产业园区,配建食堂非常方便。但集合式写字楼要在地下空间配建食堂,现在受到消防法规等方面限制,不太容易操作。如果不把食堂放在地下,而是其他楼层,由于中餐的油烟味比较大,会对楼内单位造成影响。另外,一些区域因为楼面成本较高,也提高了配建食堂的门槛。有的写字楼宁愿修建几层地下停车场,先满足业主的停车问题。
许丽欣认为,这些因素综合在一起,导致集合式写字楼配建食堂存在一些困难,需要规划部门、消防部门和相关企业配合,共同研究解决办法。今后,在新建集合式写字楼规划之初,就应该有相应规定,面积达到多少,就要配建单独的食堂,与大厦分离开来。
许丽欣说,经营好食堂,体现的是一种人文关怀,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在自己所在的园区,起初入驻企业不多时,会辟出一个几百平方米的空间,让餐饮企业来送餐。现场不启用明火,采用电水加热的形式保温,确保各单位员工能够方便地吃到热饭。
委员建议 征集品牌连锁企业运营食堂王连洁建议,解决写字楼配置食堂问题,首先要统筹布局,将商务楼宇集聚区员工食堂建设纳入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工作中。先期针对1万平方米以上的楼宇开展逐一调查,利用周边疏解腾退空间等进行布局。
其次要有政策激励。对业主单位或物业服务企业新建、改建员工餐厅给予资助;参照本楼宇同品质楼面租价给予租金补贴;对运行规范、年终综合评估优秀的企业给予奖励。
还有一点就是要加强监管。征集品牌连锁企业承担员工食堂的运营,鼓励运营商多元化引进不同特色风味尤其是老字号企业。按照“阳光餐饮”工程建设的标准对场地建设和日常经营进行监管。王连洁透露,自己的这个提案建议已经上报供决策参考,相关单位将按照批示进行长远考虑和规划,然后拿出一个综合的改进工作方案。